最後,學校終於失守了,話說三女兒就讀二年級時(2011 年),因推行高動
機的校長轉校,新的校長剛到位,就向家長說明要提升 TSA 成績,因歷年不達
標。教育局分區主任已明示,不達標,會影響收生或不派學生來校。分區主任分
明只以成績來衡量,他們會知道孩子們在校,在家有大量閱讀嗎?甚至家長一起
到校替孩子認證已閱讀的書籍嗎?他們以為數字是最好的指標。此舉無疑是一種
無形的壓力,校方收到警告,校監、校長自然施壓予老師,於是烽煙四起。
當初不是說「了解」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完結時三科的基本能力水平,並根
據資料「回饋」校本學與教規劃和「改善」教育政策嗎?現在,「指標」可算是
「了解」嗎?「施壓」算是「回饋」與「改善」嗎?這不是「講一套,做一套」
嗎?於是一瓢人離開此校。這正應驗看似毫無殺傷力的評估,卻極具殺傷力,甚
至殺人於無形。這不只是變質,甚至是扭曲。
有些學校怕收生危機,所以不斷操卷。還有些學校更希望藉操出好成績以上
位,特別在名牌效應下,半紅不黑的學校,他們以什麼「TSA 高於全港水平」、
「二○○X 年榮獲優質 ISO 獎」等等為旗幟,到處飄揚。
其實,TSA 只是語文能力的其中一部分,但要孩子花費許多時間做一些千
篇一律的文章。以中文科為例,這文章讓人看了不想再看(為答題而設的文章),
寫作題材也狹窄,讓人寫完不想再寫(公式地寫文章,為文而造情,甚至無情可
言)賀卡、通告、邀請卡,寫完又寫,從小三寫到中學都寫。就算視聽、聆聽有
很多生活資料,但為了做卷,聽完不會記得。這些操練,磨去了孩子閱讀的興趣,
知識的探求,好奇的培養。
聽、講、讀、寫,若要做得好。第一,必須有生活經驗,走出去玩一場,與
朋友聊聊天,又或者到郊外聽聽鳥鳴,撫摸清風,跟小昆蟲玩捉迷藏。第二,多
2
閱讀,知否!七、八歲前的孩子,想像力豐富,每天剛能認出許多字詞,就應抓
緊這個黃金時機,大量閱讀,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自然好想追看下去,有不懂的
字詞也很想追問,學習主動權,自然而然就交還孩子們了!一系列地從神話到童
話,寓言到民間故事,名人傳記到生命成長的故事,從小藉文字跟古今中外名人
溝通,就能感染名人的高尚節氣。
根據 2012 年 12 月 1 2 日「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 (PIRLS) 的發佈
會中,提到香港學生閱讀能力稱冠全球,但閱讀態度包括閱讀興趣、閱讀動機、
閱讀信心、對閱讀課堂的投入,為全球排名的榜尾,這不是很諷刺嗎?閱讀能力
得到榜首又如何!全都是操出來的,並不是從興趣、動機、信心而來!真正整體
的閱讀能力是慢慢形成的,一時三刻的操練只是暫時的,內在的滋養才重要,有
一定的滋養,就有一定的發放,若孩子有足夠的閱讀興趣、動機與信心,能力自
然而來。孩子趕着操卷,影響學習語文的整體性,累了孩子,也苦了老師!
試看看,TSA 至今已行了十年,起初大兒子只要在正常課業外,熟習一下
TSA 的試題模式便可。十年後的今天,小女兒操的是這九年來的試卷,每年還
有兩個版本的試題呢!加上中文評估文章的篇幅,一年比一年多,從 2004 年首
兩篇閱讀文章由 546 字,增加到 2010 年 1140 字,總字數提升了 110%。這顯示
什麼?十年後的孩子比十年前的孩子進步神速?又或教育局有意「谷」成績。不
錯,社會每天在進步!但被評估的孩子仍是三年級啊!就像三個月嬰兒會翻身、
六個月會坐、九個月會扶着走路,成人無論用怎樣的評估,他們仍是三個月、六
個月、九個月的嬰兒啊!究竟評估的標準在哪?怎樣才算基本能力?這豈不都模
糊了嗎?
什麼樣的制度與考核,孩子無法 say no。只能一年一年的守下去,這過程孩
子有着不愉快的經歷,對社會更是一種傷害。敢問十年後的今天,誰能叫學校不
3
操練 past paper?確實告訴你,功利的今天,只有愈做愈多,「驚死蝕底」!再者,
教學與考核是兩回事,教學是一個引起動機的過程,讓孩子喜愛學習,學會學習,
然後有所發放,沒有活的教學,只求取得好成績,實是本末倒置啊!知所先後,
則近道矣!
也許有人反對取消 TSA。他們的理由是各校有參差,有差異,用同一的標
準去看齊,教育局也容易對校本作管理,免得學校「吞卜」!另一理由是校長有
一致標準審核教師,免得老師懶惰,就算懶惰,也有「渣拿」。若有這種看法的
人,他們只求工作穩定,不思進取,更不想多動腦筋!只用一把死的尺去度活的
孩子,大人所做的,不應是為着孩子而幹嗎?現在反要犧牲孩子滿足大人?
加上,教育局一向有視學官到各校視學,三年一小評,五年一大評,甚至踏足學
校逗留多天,這還不夠讓政府了解各校情况?何需勞民傷財作全港性系統評估,
難道視學官的薪金是「白」的!
總括而言,TSA 變質了,模糊了,偏差了,扭曲了,沒意義了。試問,孩
子的童年在哪裏?沒有快樂的童年,等於沒有將來。童年是一生最值得回憶的,
難道忍心讓他埋在操卷中?難道甘心淹沒在滿足大人的評估中?做做好心吧!
還孩子們一個快樂且珍貴的童年吧!
TSA –小學教育的「超級大怪獸」
何美儀 親子英語閱讀推動者 三子之母
(文章刋於星期日明報 2011 年 10 月 30 日)
香港現在流行痛批「怪獸家長」、「港孩」,但我常認為絕大部份的家長,其實和
可憐的孩子們一樣,都是畸型、扭曲的教育制度的犧牲者。其實,我們要討論這些
現象,必須先要揪出他們背後在教育制度中潛藏着的大怪獸!
我家老三小三了,TSA 大怪獸的魔咒也從今年開始了。每年六月,所有三年級
生都要考「全港性系統評估」(簡稱 TSA);而校方為了幫助同學更好應付這中英數
的評估,下學期每星期就要課後補課兩次。問問同區的媽媽網絡,發現我們學校其
實已相當温和,很多學校不是有提早上學或延遲放學補課,就是要學生買多本 TSA
練習本作家課,更甚的還會把課堂的一半時間作 TSA 練習。學校如臨大敵的佈陣,
究竟這個 TSA 是何方神聖?
上考評局網站查看,原來 TSA 是「基本能力評估」的其中一部份,評估範疇為
中文、英文及數學。「基本能力」是指「社會一般認為學生在不同學習領域課程中各
主要學習階段必須掌握的能力和知識,它只代表課程的部份要求。」TSA 在小三、
小六及中三實施,首次小三的評估於 2004 年開始進行。教統局進行「基本能力評估」
的原意是提供資料讓學生改進學習,也讓教師檢討和改善教學。願境是美好的,事
實卻是學生自小一開始便要為 TSA 而操練,中英文教科書也是遷就 TSA 的考評內
容而編寫。既然考評局亦指出 TSA 只代表課程的部份要求,那麼如果學校偏重 TSA
的操練,也就是說我們孩子的學習空間就被大大扼殺了。我也做過十多年的老師,
我認為教學與評估的關係應該是「評核學生所學的」(Test what is taught) ,絕不是
「只教學生會被評核的」(Teach what will be tested) 。
這麼本末倒置的學習狀況,原來教統局一早已知道。在教統局的網頁內找到總
1
學校發展主任(語文教學支援)梁雪梅女士於 2006 年 7 月發表的一篇文章,標題《勤
力操練,可以成材?》(http://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5593&langno=2)
梁女士痛心疾首的提問「只是為了不計算成績的系統評估,而要求學生進行大量操
練,可能適得其反,令孩子失卻對學習的興趣。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值得嗎?」
連教統局的官員也有此憂慮,我們做家長的,豈不更如熱鍋上的螞蟻?
就算 TSA 的本意是美好的,我還想多了解教統局認為的「基本能力」是怎樣測
試的。自己曾是英語老師,較詳細地翻閱小三歷年的英文 TSA 閱讀及寫作試卷,赫
然發現四年來考試時間雖然沒增加過(25 分鐘),但考卷確實是愈來愈長,愈來愈
深。先看看學生要閱讀的字數 — 2006 年的閱讀卷字數是 750 字,而 2011 年的有約
1050 字,增加了 40%!看來,這是速讀 (speed reading) 的評核遠多過是「基本能
力」的評核。又莫非考評局認為我們的三年級孩子這四年來真的聰明伶俐了那麼多?
比對一下考卷內容也發現 2010 年的考卷明顯地艱深了很多。2006 年的考卷其
中一個部份的閱讀資料是一本書的書面和目錄。學生所要閱讀的資料非常直接簡
單,如目錄就是只有 6 個章節的標題和頁數。但在 2010 年考卷的目錄就加添了章節
內的小節標題,目錄不再只是 6 行,而是 17 行。孩子答每一條題目都要分析、理解、
篩選更多的資料才能作出最適當的選擇。
考卷亦包括篇幅較長的文章,以檢測學生的閱讀能力。2006 年有一封朋友寄來
的信,約 300 字。8 條選擇題中的答案有 5 條是用圖畫作選擇提示的。2010 年則有
兩篇長文章,一封老師給學生的信和一篇日記,每篇約 150 字。14 條問題中只有 3
條的答案選擇是以圖畫作提示,其餘 11 題都是全文字提示。考卷既然長了又深了,
即是說,教統局認為小三學生的英語詞彙及理解能力是在不斷提升吧!但這真的是
事實嗎?負責出卷的考評局官員對於一般香港小三學生的英語能力掌握得有多清
楚?他們有沒有「下鄉」到學校試教過?他們有沒有聽取過老師們的意見?
近半年來,TSA 的禍害開始浮上水面。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於 5 月 28 日舉辦了
2
一個以 TSA 為主題的會長茶座。參與的老師們均認為 TSA 的政策必須作出改善,
並指出 TSA 的六大弊端:(詳情可到 www.hkptu.org/education/?p=3987 查看)
學生年紀太小不適宜接受評估
TSA 題目艱深,非小學生能應付
教育局向學校施壓,加速操練文化
補課太多,學生老師感疲累
TSA 結果加重教師壓力
考試過多,學生教師疲於奔命
我真的不明白,教育局稱 TSA 是「低風險的評估」,不會造成太大壓力,但事實正
好相反。有老師在教協舉辦的 TSA 焦點小組訪談中指出固中可能的原因:
教育局的外評有四個範疇評定學生,其中一個是以 TSA 成績來評定學生表
現。
教育局分區給辦學團體及校長壓力,將學校之間的成績比較,校長因而向
老師施壓,要保持 TSA 成績良好。
流傳 TSA 成績會成為殺校依據。正因為有此憂慮,便更加要自保,把 TSA
成績修正。
真的希望教統局可以跟學校、家長解釋清楚這些老師們的控訴及憂慮是否屬
實。究竟考評局對現時小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語文程度有多了解?督學組有沒有誤導
校長和老師們?課程發展局跟考評局有沒有就現時鋪天蓋地的操練情況商討過?多
年以來,香港的教育制度都是考試主導,當年教統局的宣傳短片金句「求學不是求
分數」,在無奈的爸媽們眼裡,除了感覺諷刺,苦笑一頓外,還可作甚麼?我們根本
就是最被動的一群!
另外,香港小學教育領導學會、津貼小學議會、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香港
3
資助小學校長會及教育評議會亦於 6-7 月間,用問卷訪問了約一萬一千位小五、小
六學生的家長,其中 56%的家長認為應取消小六生的 TSA。
(http://paper.wenweipo.com) 那小三呢?小三,8 歲而已,為甚麼這麼小就要經歷這
些無謂的壓力?孩子還在天真爛漫地探索著世界的事物。初小,不是鼓勵和實行廣
泛閱讀,奠定創意思維的最好時機嗎?就是一個 TSA,就把整個學習領域壓縮得只
像個皮球那麼小。小孩子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操練,恐怕換來的只有對學習的抗拒與
恐懼。我同意適量的壓力是學習的推動力,但過量就物極必反。
看看芬蘭的孩子們,他們在針對 15 歲同學的「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劃」
(PISA) 評比中,在「科學」、「數學」和「閱讀」素養領都得到很好的名次(香港也
在前五名之列)。最特別的,在於學生成績的一致性,最高與最低成績之間的差距很
小;不僅學校之間、學區之間,就連不同語言和經濟背景學生之間的差距,也比其
他國家來得小。芬蘭人認為讓學生之間的差距縮小,要比拿到第一、第二或第三名
都更加重要。
芬蘭沒有聯考制度,只做抽樣的全國性學習成果測驗,目的是要幫助學校,不
是要控制學校,但也能在 PISA 中名列前茅。反觀香港,如老師對 TSA 提出控訴屬
實,那 TSA 評估就如斷頭台一樣,只是,最終被「殺害」的,卻是我們的苦孩子。
如果香港在國際評比中名列前茅的代價就是 TSA 和無盡的操練的話,我寧可不耍這
表面的風光來換取給小朋友和家長們多一點點喘息的空間了。
勤加操練,可以成材?學校肩負作育英才的使命,自然非常關注學生的成績。然而,觀乎部分學校為準備「全港性系統評估」及「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所作出的反應和安排,不止非常積極,甚至是過度緊張,這會否反而扼殺學生的學習空間?實在值得教育界正視和反思。從家長的反映和最近的新聞報道,我們得悉一些不尋常的做法:...有學校取消體育或音樂課,把課堂時間用於準備「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或「全港性系統評估」之上 ...有學校減少課外活動,要求學生在放學後、周末或公眾假期參加「補習班」,以便催谷學生 ...有學校促請家長額外購買多本補充練習,要學生多做練習 ...有學校更特別設立「突擊模擬測驗」,為學生加強「備戰」
低風險評估 免除學生壓力
我們已多次強調,「全港性系統評估」及「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均屬低風險評估,結果不會對學生個人升班造成影響,理應不會對他們構成壓力。
「全港性系統評估」主要是協助學校,了解整體學生在中、英、數三科是否達到基本水平,從而制定改善學與教成效的計劃;而「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成績,則會在「師弟妹」升中派位時,用作調整校內成績,其實跟應屆小六升中學生沒有直接關係。
那麼,為甚麼有學校要過度操練學生?這是否不負責任或偏離專業的舉措? 持續機械式操練,窒礙學習興趣
我們都相信,豐富的學習經歷,讓學生在不同領域發揮潛能,才可以令他們健康快樂成長。若隨意剝奪他們的「個人空間」,耗費大量心力在不必要的機械式操練上,怎能預期學生可以快樂成長?
教師又如何呢?他們的精力和心血應該投放在教學策略和照顧學生方面,額外操練學生的工作是否合乎成本效益?為應付考試而做練習是理所當然的,但不以滲透的形式進行,僅在全港系評估前進行加強操練、增加練習的次數,這樣的操練有效嗎?
為應付評估(特別是新的考試題型),讓學生熟習考核模式是可以理解的。但請各位想一想,若教師只集中操練學生個人短講及小組討論技巧,這類型的「說話教學」有否足夠的空間培養學生其他的說話能力?又再想想,假若在寫作教學上,教師只提供書信、電郵,及邀請信的寫作練習(英文科全港性系統評估的舊題目),學生的寫作經驗及興趣又會否被窒礙呢?
各位可有想過,只是為了不計算成績的系統評估,而要求學生進行大量操練,可能適得其反,令孩子失卻對學習的興趣?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值得嗎? 有意義的練習應該是……
我們可以賦與練習應有的意義。
有意義的練習是和日常教學工作互相配合的。在課程規劃層面,我們要認清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成果,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在課堂教學層面,成功的學與教繫於教師對教學重點的掌握;繫於對學生學習需要的認識;繫於不同教學策略的靈活運用;繫於學習材料的選用、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回饋教學的評估活動的編訂。對學生的表現,教師若能即時回應,無論是口頭或書面,都可以令練習更具意義。
有意義的練習應該是無壓力的、受肯定的及自發的。無窮無盡的操練、過份強調學生的表現,對教師和學生只會徒加擔子。其實,只要教師能選用不同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認清練習的意義,更能從師長、友儕身上得到適切的回應,在學習表現和自信上,都必能有所提升。
有意義的練習更需要得到家長的全力支持。向家長闡明練習的意義是跨向家校合作的第一步。學校必須讓家長明白強度操練並不能令學生一步登天,更要提出證據,印證有意義的練習既可以促進學與教、更可以提升學習成果。如果有機會讓家長親自目睹這種練習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愉快地進行;教師的適當回饋可以令學生進步;並可取代補充練習或補習班,引導學生自行在家中學習,他們就不會盲目相信「勤加操練,可以成材」的觀念,不會要求學校為學生提供無意義的操練。
要協助學生健康成長,達到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長期教育目標,我們必須明白,除了成績外,培養他們對追求知識的興趣,與人溝通和協作的能力,強健的體魄,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等,其實亦同樣重要。大家應從客觀的角度,理解「全港性系統評估」及「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落實透過低風險評估、促進學習的理念。我們衷心希望能夠與校長、老師、家長和學生攜手共建評估新文化,讓下一代能夠獲得裨益,能夠愉快地學習和成長。
二○○六年七月二日
作者: 總學校發展主任(語文教學支援)梁雪梅
資料來源: http://www.hkaadd.com/info.php?t=2&id=13
http://www.edcn.cn/e21sqlimg/html_temple/2006-07-06/article_10190.htm
(文章原於教育局網站刋登,但已被除下。)
親愛的家長: 2012年12月12日「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The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PIRLS)發佈會宣告,在2011年4月香港有132所小學、共4122名小四學生獲邀參加有關研究,測試母語(中文)閱讀理解試卷兩篇:一篇為資訊類文章(說明、指引、數據和圖表等),一篇為文藝類文章(故事、詩篇和寓言等)。 「閱讀能力」方面,香港小四學生的得分全球排名第一。但在另外4項指標,45個參與國家/地區中,香港學生排名均接近榜尾!「閱讀興趣」排名39、「閱讀動機」排名45、「閱讀信心」排名44、「對閱讀課堂的投入」排名42。研究團隊最後總結:「大部分香港小四學生閱讀並非為了樂趣。閱讀成績優異,與其他原因有關。」 「其他原因」是什麼呢?還不是大多數學校自小二到小六,就要求學生做大量的紙上的、網上的中英數TSA應試操練練習嗎?要知道,操練得來的應試能力,並不是基本功,頂多在小學和初中夠用,而鋪天蓋地的操練更剝奪了孩子閱讀課外書的興趣和時間。小學三個主要科沒有打好基礎,孩子唸高中時問題就出來了,更別說有學習動機和自信是孩子透過語文終身自學的要素。 「TSA關注組」要求撤銷小三的TSA,因為: 1. 在考試主導下,初小的教學已非常TSA化,課堂學的就是TSA考的,嚴重規範孩子的學習領域; 2. 無止境的應試操練只會令孩子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害怕學習; 3. TSA卷不論深度或長度每年遞增,有違所謂的「基本能力」評核; 4. 受到TSA的影響,幼稚園和幼兒園的課程近年亦趨加深。 「TSA關注組」的臉書頁已上載各界人仕對TSA的見解,現附上三位老師、大學講師、家長,就中、英、數三科TSA的意見文章予各位參考。 懇請父母們為了孩子的幸福廣傳本電郵,並幫忙於4月26日前完成網上問卷調查。請登入 http://goo.gl/gdMsx,填寫TSA網上問卷調查。
謝謝! 「TSA關注組」敬啟 2013年4月23日
附件文章:
停止吧!TSA!我的孩子受夠了! 請按此下載
TSA –小學教育的「超級大怪獸」 請按此下載 為何全港性系統評估會打擊小學數學的教與學? 請按此下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