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回家以後,因他醒來的時間還不算多,媽媽比較少餵他,大多數是陪月姨姨郭姑娘照顧。
下午的時間小Bie比前黏著媽媽,因為還沒有送她上學、放學,沖涼由婆婆付責,其他時間媽媽盡量會陪著她!
不過對於這個早產小天,媽媽依然間中有點失落內疚的空虛感覺... 早前搜尋有關早產兒的資料時發現這個"早產兒做袋鼠式護理",也請教了深切治療部護士, 現在每天總抽一、兩小時出來讓母子倆好好享受一下肌膚之親的親子時光!
source from: http://www.vghtc.gov.tw/portal/homepage/HEcontent.jsp?id=10F2AF6222A
袋鼠式護理
一、 什麼是袋鼠式護理
所謂的『袋鼠式護理』是指:將寶寶抱直於胸前,與父母皮膚跟皮膚接觸,以類似袋鼠的方式照顧早產兒。
二、 袋鼠式護理的好處
1、減少無益的活動,以免消耗熱量
2、減少哭泣
3、心跳較穩定
4、呼吸較為規律
5、血氧值改善
6、睡眠時段增長
7、體重增加較為快速
8、提供以母乳哺育的機會,增加母親哺餵母乳的成功率。
9、較早有緊密的親子關係,減少雙親的壓力及焦慮,增加日後照顧寶寶的自信心。
10、縮短住院天數,增加提早出院的可能性。
三、 袋鼠式護理能奏效的原因
1、製造類似子宮的情境,如非常親近母親的心跳聲及呼吸聲,伴隨著呼吸時的和緩韻律性晃動,這些都是早產兒所熟悉的情境。
2、提供包裹,使早產兒能捲縮於父母的懷裡,暫時躲開感到壓迫的事件。
四、 什麼時候開始執行袋鼠式護理
醫護人員評估早產兒的生理狀態已漸趨穩定,身上無特殊管路如胸管、臍動靜脈導管…等(會影響肌膚接觸或有滑脫的危險),父母也有參與的意願,即可約定時間開始進行袋鼠式護理。
五、 執行袋鼠式護理
(一)父母做前準備
1、父母先穿著寬鬆前開式衣著,若母親可能會有乳汁流出時,
準備小毛巾或胸墊。
2、請先行如廁
3、若接近用餐時間則先進食
4、充裕的時間;每次袋鼠護理期間儘量維持1小時以上,以免姿勢過於頻繁改變,警擾早產兒。
(二)醫院用物準備
1、舒適的座椅、靠背小軟枕、可以擱腳的椅凳。
2、小毛毯
(三)環境準備
1、避免坐於通風口下方
2、注意保暖,必要時可用烤燈
3、減少噪音源
4、減少光線刺激
(四)執行袋鼠式護理:先幫寶寶換好尿布,穿戴帽子,護理人員
協助父母將孩子放置在父母的雙乳房間,並將父母的衣服及
毛毯覆蓋在寶寶的背上,圍上隔簾後即可開始實行袋鼠式護
理。
(五)執行袋鼠式護理期間,會持續監測寶寶的生命徵象,若有您
或寶寶有任何不舒服,可以告知護理人員協助。
擁抱,是無聲的「我愛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urce fro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nov/7/life/medicine-1.htm
袋鼠式護理 照護早產兒
親近母親懷抱
有助成長發育
媽媽其實就是最佳的活動保溫箱,
在適當指導下仿效母袋鼠照顧小袋鼠的方式,
可以在初生的階段,就建立良好的母子關係,讓早產兒感受到媽媽的愛。
台灣目前每年約有三萬名早產兒,在醫療進步與健保制度下,存活率已大幅提高,雖然睡在保溫箱中很安全,但研究證實,孩子若能像隻小袋鼠般睡在媽媽懷中,更有助未來的成長發育。
「其實,每一隻袋鼠都是早產兒。」研究「袋鼠式護理」多年的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助理教授卓妙如表示,所謂的袋鼠式護理,就是等小寶寶生理狀況穩定後,經醫師同意,儘早開始讓媽媽模仿袋鼠將孩子負在胸前。
她說,媽媽必須身穿前開式的衣服,將僅包裹尿布的孩子,以直立或六十度姿態斜躺於胸前,讓兩者在沒有隔閡下,完全以肌膚接觸,媽媽則用手臂依托孩子的臀部與背部,孩子的背上可以加件小毯加強保暖,也能加上一頂可愛的小帽子。
在這樣的姿勢下,媽媽儼然成了活動保溫箱,不同的是,孩子可以感受到母親的血流聲、呼吸聲與心跳聲,宛如重回子宮。
卓妙如表示,研究證實,袋鼠式護理好處多多,包括穩定心跳、呼吸、體溫與血氧濃度,「安靜睡眠」時間較在保溫箱中為長,對於生長有很大幫助,甚至有機會提早出院。
這個活動保溫箱還有天然的控溫機制,研究發現,進行袋鼠式護理時,當孩子體溫過低,母體溫度就會自然升高,而當孩子體溫過高,可能使能量浪費時,母體溫度則會降低,形成一個同步調控的機制。
卓妙如表示,在加護病房的保溫箱中,雖有先進儀器可監控生命狀態,不過因為早產兒的大腦仍無法有效過濾外界刺激,二十四小時的明亮光線、儀器偶爾發出的噪音,反而成為極大的干擾,有些孩子不時因此出現反射性驚嚇反應,造成能量消耗,進而影響生長。
此外,袋鼠式護理還能促進母乳哺餵的成功率,孩子餓了就可以吃奶,媽媽也可以紓解奶漲所帶來的不適,一舉兩得。
最重要的是,藉由母子間的親密接觸,親子間無形的依戀與信任就此建立,對於母親與孩子都有深遠影響。
卓妙如發現,許多母親在生下早產兒後,看到在保溫箱中的孩子如此瘦弱,身上又插滿管子,心中總是無限內疚,甚至不敢觸碰孩子,親子關係就此疏離。其實,媽媽若能儘早擁抱孩子,就能感受到生命的真實,對雙方都有好處。
此外,在近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媽媽也能及早發現一些細微的發育遲緩跡象,及早介入治療,幫助孩子正常發育。
卓妙如表示,部份醫學中心雖有提供早產兒袋鼠式護理指導,但僅止於新生兒加護病房,但在產房或產後恢復室,就沒有提供早期或極早期的袋鼠式護理服務,實在有些可惜。
她指出,雖然國內部份醫院未採母嬰同室,媽媽們還是可以趁著每天數次探視孩子的機會,進行每次至少三十分鐘的袋鼠式護理,越早進行,時間越長,對母子雙方都有正面的幫助,家長們不妨儘早向醫護人員尋求指導,如果媽媽因為坐月子等原因不方便做,由爸爸或其他人「代班」,效果也不會打折扣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urce from: http://www.skh.org.tw/mnews/185/%E6%97%A9%E7%94%A2%E5%85%92.htm
◎小兒加護病房護理師 余慕嫻
是否看過這樣的場景,媽媽的手指輕輕滑過新生寶寶的小臉蛋,寶寶也樂得回以揮揮小手、小腳ㄚ子,或者蠕動一下小小的身軀,媽媽眼神中訴不盡的愛憐,就在相接觸的一剎那早已經傳遞,擁抱在媽媽懷裡的寶寶是如此被溫柔的呵護著,安穩而溫馨。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如此的幸運,早產兒就是一例。新生兒加護病房是早產兒離開母親後的第一個生長環境,影響著早產兒的腦部發展和行為統整,相關研究顯示早產兒每天接受大量侵入性或疼痛的不當的刺激,影響神經發展和統整,使早產兒腦部發展不成熟;然而,溫和輕柔的觸覺刺激可幫助神經發展,並有助於早產兒降低耗氧量、縮短呼吸器使用時間、能量消耗、增加體重、睡眠清醒行為組織化、親子依附關係的建立及情緒與行為的統合等;但不當過量的觸覺刺激反而是壓力,會出現反向效果,如血氧濃度下降、心跳及呼吸次數增加、驚嚇、哭泣、躁動及睡眠型態改變等症狀,因此提供合適的觸覺刺激才可有效地促進腦部發展統合。
提供合適的觸覺刺激時應注意幾項原則:(一)時間長度:建議為15分鐘,提供刺激時也需考量早產兒對刺激的耐受性和反應,考量給予的時間長短。(二)部位:給予觸覺刺激的身體部位建議為臉、手足及背部,尤其臉部有較多神經分佈。(三)動作:給予觸覺刺激時的動作需輕柔、持同等速度且有節律的方式。(四)強度:不同的刺激強度可有助於發展。(五)刺激頻率:需考量早產兒的耐受性,一天以3次為佳。
早產兒常用的觸覺刺激分為:寧握、按摩、袋鼠護理。
(一)寧握:Brazelton在1983年發展出的理念,藉由以手或包布來支持早產兒呈四肢屈曲向身體中心靠攏的姿勢,以類似胎兒在母親子宮內姿勢,讓早產兒感受到安全感,促進自我調整(self-regulatory),且增加對於壓力的耐受度,穩定早產兒情緒及改善肌肉張力。
治療前若早產兒處於安靜睡眠期,先以輕柔的撫摸或話語,待早產兒清醒再開始,治療過程若生命徵象不穩定就要暫停治療,輕握早產兒的手,讓早產兒恢復穩定;或於過程中由一名護理人員給予寧握,另一名護理人員執行治療,來減少生理不穩定的發生;這種寧握方式也廣泛運用於早產兒洗澡,由一名護理人員提供寧握護理並維持肢體屈曲,另一名護理人員擦澡,可減少洗澡所產生的壓力。治療結束後持續給予寧握護理,可幫助早產兒減少哭泣時間,並再度回到睡眠週期。
(二)按摩:按摩的好處為增加體重、增加廢物排泄及食物消化、改善胃食道回流(逆流)症狀、減少壓力荷爾蒙分泌、增加對痛的耐受性、提升四肢血液循環及皮膚代謝、促進親子關係建立、增進父母親滿意度。
在早產兒的按摩並沒有特殊的限制,但發燒大於37.8度、皮膚感染、腹裂畸型、臍疝氣及血友病,則不建議給予按摩。按摩前準備安靜、柔和光線且溫暖的環境,雙手需溫暖,按摩動作需輕柔,若皮膚呈發紅可能為按摩力量過重,按摩過程中需觀察對按摩反應。早產兒父母親在給予按摩時,配合輕柔地說話或音樂,並與早產兒眼對眼接觸,有助於親子關係建立及神經肌肉發展。
(三)袋鼠式護理:袋鼠式護理是讓父母親胸前擁抱穿著尿布的新生兒,以父母親胸前皮膚直接接觸新生兒皮膚(skin-to-skin)的照顧方式。袋鼠式護理的發展起源於1983年哥倫比亞的小兒科醫師Rey及Martinez,為減少當時新生兒因缺乏床及設備而導致的死亡及交互感染,故採用母親以皮膚對皮膚接觸的方式,來給新生兒保溫,結果發現有效地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及感染率,和減少呼吸暫停及心跳過慢的發生。
現今,袋鼠式護理已被廣泛的運用在早產兒的照顧,研究證實袋鼠式護理的益處,包括:(1)促進早產兒生理功能的穩定;(2)睡眠週期的穩定;(3)增加哺餵母奶率及成功率;(4)增進親子關係建立及父母親照顧的自信心。
執行過程中需以早產兒的耐受情形來調整袋鼠式護理的時間長短,父母親可利用袋鼠護理時與早產兒說話、眼對眼的接觸及柔和的觸摸。父母親在初次執行袋鼠式護理時,會有較多的緊張不安及害怕,護理人員會在旁陪伴且提供協助,減少父母親的擔心。
總而言之,提供合適的觸覺刺激應注意的原則包括:時間、部位、動作、強度和頻率,並應評估早產兒刺激過程的行為反應,考量早產兒個別化的接受度。此外,充足的說明能鼓勵與增強父母親執行的意願,讓父母親早期開始接觸及參與孩子的照顧,更有助於親子間感情的建立,合適的觸覺刺激相信對於早產兒腦部發展及成熟都是最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有用資料: http://www.mombaby.com.tw/articles.php?serialno=0601020014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