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緬甸蟒蛇 (Burmese
python)的頭部很大,身體相當重,表面有鱗片覆蓋。蛇身長度平均為3至5米,最長可達6米以上。蟒蛇是無毒的,擅長游泳,經常在近水處出沒,活躍於
黃昏至黎明時分。捕食時,牠們會把獵物纏勒至死,然後整隻吞噬。蟒蛇有冬眠習性。雌性蟒蛇每次產卵多達30枚,之後會以自己身體盤繞蛇卵作保護,直至2至
3個月後蛇卵孵化為止。
緬甸蟒蛇絕種
緬甸蟒蛇絕種的原因很多,部份基於自然因素,如與其他物種競爭、疾病及氣
候轉變導致生境變化等。地球現有的物種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滅絕,較以
往的物種滅絕速度高出一千倍,甚至一萬倍之多。物種迅速滅絕與生境遭破
壞、環境污染及過量開採自然資源等問題有莫大關係,當中絕大部份是人為
造成。
原因不外乎是我們的發展和捕食所造成;如新機場的 開拓就是一個好例子,工程使香港獨有的盧文氏樹蛙、珍貴的中華白 海豚和捕食昆蟲的豬籠草等都步向絕種邊緣。牠們原本都是安居樂業 的,卻因著我們的工程發展令牠們的棲息地產生巨變,而逐步走向死亡。
人們常說:「食野味進補。」但卻使以往在新界時有出現的穿山甲、果子狸等,被大量捕殺而絕跡香港。
此外,我們亦會間接使生物絕種的,如皮草、皮手袋、藥材中的 熊膽汁、鹿茸等,還有象牙和犀牛角等都是因人類的需要而構成對動物的威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