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1年4月26日星期二

別讓子女失去求學興趣

十分喜歡以下文章的故事, 耐何真不懂如何做得洽到好處? 放手讓他們自己熱愛學習就能在校也得好成績了嗎? 如何才是適度的督促呢? 如何才不致令你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多家長對兒童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表示懷疑, 他們每天努力督促子女溫習功課,總覺得成效不顯著。
他們忘記了在入學初期,孩子放學後, 總是高高興興地立刻完成功課,完全不須父母督促, 他們會不停地重複訴說當天老師教導的新知識,或所學到的生字。
孩子在學前,在幼稚園,甚或在小學初期的學習態度,是熱愛、 是主動的。

  

嬰幼兒在未能言語前,見到任何對象,都會主動用手觸摸, 更會放到嘴裡,這是幼兒好學的天性,希望能夠從觸覺
和味覺認識對象,滿足其好奇心。年齡較長開始說話的兒童, 遇到不明白的事物,則會尋根問底,希望一連串的「為甚麼」
可以求取事物真相,以滿足其求知欲。這是小朋友自主學習的開始, 這是人類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求知欲、
好奇心推動著對知識學習的熱切追求。不少學生的學習心態和興趣, 隨著年齡增長逐步下降,這是受到環境的影響,這是父母的責任。



很久以前曾經閱讀過一個故事,內容大致說一群小孩, 每天在村內一片空地上游戲耍樂,對附近環境造成滋擾。 居民千方百計也不能勸阻孩子們在這裏遊玩,
因為愛好遊戲玩樂是孩子的天性。



後來有一個老人,他站在門前,耐心觀看孩子們耍樂, 並把孩子叫到跟前,每人給予一些碎錢,並要求他們明天再來玩耍。
老人每天重複著給予小孩零錢,並吩咐他們再來玩樂,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



一天,老人對孩子們說,他已沒有能力再 付給他們零錢,但仍希望他們可以再到他家門前空地上耍樂。
孩子們卻生氣地說:「沒有零錢,我們為甚麼要為你在這裏遊戲? 明天我們都不會再來了。」



自此以後,再沒有小孩在這片空地上玩耍,附近環境也保持安寧。



游戲耍樂是孩子的天性,是他們的興趣。 但由於老人每天重複地要求,遊戲卻變了性質,不再是興趣, 而是為老人而做的任務,已失卻遊戲應有的樂趣。



父母每天重複地督促子女溫習功課,熟讀課本知識, 在不自覺地重演著老人與小孩的故 事。漸漸地子女認為讀書求學是父母的意願,
不再是他們應有的天性,失卻了好奇求知的熱情和興趣。




要持續自主有恆心地勤奮向學,學生 必須對學校課程、科目內容、課本知識,保持濃厚的求知興趣。 而讓子女保持這求學心態,是父母應負的責任。



作者:陳文超

轉載至經濟通 ET Net ( 2010-12-06)

2 則留言:

YIN LING 說...

Thanks for sharing
[版主回覆05/19/2011 06:25:00]youare always welcome~~~

Souffle 說...

家長嘅責任唔係督促 , 而係啟發吧 .
[版主回覆05/19/2011 06:26:00]唉! 係... 而家明白... 談何容易? 身不由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