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型"
曾經問過任教15年的鋼琴老師(跟她閒聊超過兩小時)、6年的中文老師, 她們都異口同聲地表示第一志願(學術型)出來的學生非常有禮守紀律、懂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學業成績優異, 很多人夢想考入亦不成功, 如果想孩子有一個富挑戰性的未來就是一個不二之選!
"學術型" 出的學生一般都求盡善盡美, 盡力做到最好。
相反, 鋼琴老師所見的"愉快型"出來的學生, 大多得過且過, 輕鬆應戰, 不會對問題認真思考才作出打算。
鋼琴老師(還有絕大部份已經入讀的家長、20年經驗的專業補習學校director) 說如果入讀此校, 學生有一個保證, 是老師不會讓任何一位小朋友落後, 24人一班會根據優異等級分成3組(只有8人) 小班制上課, 如果學生有進步會升上優異組別。不過, 到了高年班的時候, 讀書辛苦就是必然的事!
"愉快型"
不過晚上再到Kumon老師, 她又跟我聊了超過兩小時, 她兒子在"愉快型"就讀, 講述她對第二志願(愉快型)感受到的好處, 比如說學校如何生動活潑、愉快地啟發孩子思考, 有很多日常生活的小遊戲進行, 從中學習生活技能與思考能力。小朋友自由發問、被鼓勵多發言。六年班以前功課、考試壓力不大。
"學術型"不容許學生think out of the box、有學生感到時常要跟隨學校的要求和想法很不開心。
中立者: 20年經驗的專業補習學校director
她的意見最中肯不過, 自己讀"愉快型"學校, 跟妹妹分別讀不同的pre-school、middle school, 20年見盡兩校的學生, 深入了解他們學習所需, 為其安排考入大學的輔導。
她主觀認為, 小Bie的高敏性格現階段一定是喜歡"學術型"的, 觀乎我們父母想應她的性格, 讓她容易一點適應, 還是想專攻她的弱點, 讓她"break the shell" 釋放出來?
她看見很多經多年薰陶後, 高年班的學生有以下重大分別:
"學術型"-
grammer 、數學優異, 可是一些切身問題不懂, 不太懂express themselves, 如問: "為什麼你想當醫生呢?" 這類問題, 不知道為什麼, 不懂解釋, 要她引導你有沒有在什麼時候, 家人發生過一些很嚴重的病呢? 那件事令你有什麼感覺? ...
做事認真、有計劃
"愉快型"-
grammer很爛、數學 & 成績均與"學術型"學校有一段距離, 不過對於自身的問題、性格、夢想、感覺等等, 都清楚知道方向。很會解釋比如: 上次到法國旅行有什麼得著呢?
多發表自己意見、自由度非常高。
由於兩所都屬世界級頂尖學校, 卻各有著極端的差異、好壞, 我的著眼點是從小Bie的"高敏"性格作考量, 很多高敏孩子成年後憶述一生最痛苦的就是: 學校生活!
爸媽今天一定會為妳多加了解, 希望為妳作最合適的決定...
group interview考試完畢, 你的反應極端,
說"愉快型" 很開心, 有話劇、costume 穿,
說"學術型" 很悶 , "mommy, i miss you the whole time! i don't want to play! 佢地只係講d好深嘅嘢!"
這幾天, 當然也有問妳自己, 讓妳發言、參與選擇:
mom: "妳中意多小朋友定唔多小朋友嘅classroom架?"
bie: "我唔中意多小朋友架, d小朋友嘈住晒我好唔舒服架, 我中意自己靜靜地做嘢架wor!"
mom: "咁而家學校有24個小朋友, 算唔算好嘈、好多小朋友呀?
bie: "好嘈呀! 佢地成日跑來跑去, 嘈住我做嘢架。"
mom: 咁你中唔中意喺小朋友面前講嘢呀? sharing呀? 或者表演咁呀?
bie: 我中意表演架, 不過唔中意講嘢。
mom: 咁如果老師問問題, 你中唔中答問題呀?
bie: 好中意架, 我會舉手答問題架。
mom: 咁如果你自己有嘢想講, 你中唔中意自己舉手講比老師/ 同學仔聽呀?
bie: 唔中意架!
mom: 咁你而家去toilet係唔係仲係唔敢話比老師聽架?
bie: 係呀! 我唔洗講, 自己行去架.
mom: 咁飲水呢? 好口渴, 而家會唔會講比老師聽?
bie: (唔講架) 都係唔洗講, 我自己行埋去拎架wor.
(小BIE依然情願忍幾個小時, 也沒膽量要求去toilet 或飲水或一切她認為是"不按規矩"的事, 妳說自己"怕醜")
mom: "咁I 校好多時得8個小朋友喺一個班房, 又有老師幫你地, 問你地嘢, 你中唔中意呀?
bie: 好中意架, 我中意老師問我嘢架!
mom: 不過, 你地而家classroom好多個女孩子都會返P校wor
(共12女生:5位考入第二志願"愉快型" + 3位沒申請私校 + 3位沒考上, 只有小BIE一人考上 I校)
bie: 點解呀?
mom: um... 因為P校收咗佢地, I 校冇收到wor! 而且佢地都比較中意跑來跑去呀、去playground 玩呀、成大班小朋友一齊玩呀...咁囉, 咁你想唔想同你d好朋友一齊去P校讀呀?
bie: um... P校冇Playground time架?
mom: 有! 間間學校都有架, 不過可能I 校多D安靜D嘅小朋友囉, 個個小朋友都中意去playground 玩架嘛!
bie: 但係我成日都喺個playground度, 企喺度唔知做咩好架wor? 我成日都好想返入去classroom
mom: 哦! 咁一係你試下喺I 校重新識過一D新朋友仔囉, 好唔好呀?
bie: 好呀!
mom: 定係想同而家D朋友仔一齊去P校呀?
bie: 我中意I 校呀!
mom: 咁好呀! I 校多D中國人嘅, 或者, 你可以識到一個好似Lauren嘅好朋友呢!
bie: 可能識到一個講廣東話架呢!
mom: 哈哈... 係呀!
其實以妳小小的年紀來說, 已經很明確地為妳自己選了學校了啊, 聽聞I 校功課壓力非常大, 不過問現在的一年班(6-7歲) 朋友仔, 一點功課、考試、測驗都未有, 希望不會令高敏的你吃不消吧! 我感覺在美國如何大壓力也遠不及香港或亞洲的競爭吧! 何況, 那有不辛勞就能成功的例子呢? 希望妳能培養出更良好的性格和人生態度吧!
單純沉浸在知識的海洋, 不要想太多成敗的問題, 讀書實在樂趣無窮-->
對啊, 我其實是覺得低年級可以非常愉快地學習啊, 只是上了高年班的時候才會辛苦! 功課多了、學業深了、考試壓力、為大學選校而努力等.
選"
讀書的學校", 因為讀唔掂再轉去愉快學習的學校--->
這正是我們剛下了的計劃, 對小bie整個學業計劃有了新方向向定奪,
我們考慮的兩所學校都是極好的世界級brand 1學校, 不過是非常極端的學校, 當然也有他們極端的優點, 實在很難決擇,
我相信先到競爭大的學校養成良好、辛勤的學習模式, 到高年班才轉往輕鬆愉快學習的學校再鄺張人際網絡、社交技巧。
因為學校大一陪,
而且學業成績沒那麼高, 比較容易準備讀一些advance courses以應付各大名大學的入學準備。
況且這樣轉校比較先讀輕鬆、愉快學校容易得多了!
就個人而言, 要在高要求、辛勤轉到輕鬆愉快容易。
就入學試而言, 在"學術學校"有了高成績, 再考入輕鬆愉快學校也較容易。
況且, 以小Bie現在的社交、高敏情況而言, 應該讀人數少一半(全校1800人,全班經常分成三組, 分別只有8人的小組形式上課) 的"學術學校" 比較適合很多!
________________
可能奧巴馬效應+上美國人多推崇愉快學習, 城中大部份人都認為第二志願的p校最好, 其實除了愉快學習外, 名氣亦相當高, 出來的名人ebay、aol、apple、奧巴馬呢d, 小d膽色, 少d創意都不可以!
很大程度上是學校的自由教育, 各友人都很奇怪為何我們會選著重學業、眾人(西方人, 在這裡的中國家庭除外)認為這是一所極為辛苦和某程度上是毀了創意的學校....
而我們就正在深遠地考慮, 作為家長選擇適合學校的意思, 其實很重要的其中一個考量就是: 家長能夠協調補助那一方面的不足?
比如愉快學習的, 家長就要make sure課後要督促好學業。
如選重adcademic 學校的話, 家長就要make sure日常生活中加入多些活動、動手動腦, 更重要的, 多訓練孩子的活力思考、變通、創意、認識自我、定下人生目標等...
那一樣比較容易呢? 真的很難說呢!
學校及家庭教育能亙補不足最為理想。---> 100% agree!!!
bie媽在豐富生活體驗方面可說是強項--->
太抬舉我了, 我越來越發覺, 好學校的好老師是非常專業的, 加上與同儕一起有系統地學習, 我們家長真的替代不了, 學校學的hands
on活動深深印記在小孩子心裡、腦裡!
我很有體會, 比如上一次由雞蛋hatch出小雞來, 我在家之前也教了很多類似的知識, 跟小Bie看了很多有關的百科書籍,
也有參觀農場、動物園, 但總沒有跟她在校學的深入、多樣!
她學到了很多、很廣、很系統的相連知識,
那是老師們精心安排在整個月的主題學習! 效果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我覺得,作為家長, 可以在老師教的同時再作輔助增補, 但很難可以代替學校呢!
不過, 相反, 做人處世、靈活思考那方面亦是同一樣情況, 在校13年日日浸透學習、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經驗, 效果一定很不一樣!
因為兩所學校的確太極端 (極端好, 著點不一) 所以, 很多課外活動的老師一眼就能猜出一位陌生小孩是在那一間就讀的了!
2 則留言:
唔使想啦,學術型啦!這是我一向的選擇。
高敏兒最驚係好多人的班房。
[Jeremy Chu Chun Yin回覆05/23/2012 17:04:05]之前mr bu都有說過, 高敏兒爸媽的角色是慢慢地, 一樣一樣新刺激給他們。我覺得很對, 我們既希望減低高敏帶來的不便及缺點, 但亦希望不要太急嚇親佢地。如果入一間本身有太多人及刺激的學校, 我們很難控制一樣一樣令小朋友慢慢接觸。但如果師生比例低, 新刺激的速度可以比較容易控制。刺激不夠, 家長可自行制造慢慢tim加, 例如安排多點表演活動等。刺激太多, 則很難阻止。而且人多變數多, 可能最後會out of control。
[版主回覆05/23/2012 16:34:22]謝謝你~
[Jeremy Chu Chun Yin回覆05/22/2012 14:23:11]我要想一想清楚才覆。
[版主回覆05/22/2012 11:14:55]um... 咁你讚成一生就佢地是嗎? 還是專攻弱點? (其實我自己都知答案架嘞...聽多個知音者共嗚啫...
多謝你,你的意見另我得到啟發
[版主回覆05/23/2012 16:34:05]希望大家都能為自己子女、家庭、自身找到一所最合適的學校!
發佈留言